位于祖国东北隅的白山黑水之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长白 文化。 长白文化之名源于东北最高峰 长 白山。 长白山为东北历史名山,早在战国时 代成书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 中,就出现 了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 有肃慎氏之国” 的记载,晋代以前,不咸山 一直是中原王朝界定东北区位的重要标志, 史不绝书,名闻海内。 吴士鉴 《晋书 注》: “不咸山即长白山”,可见长白山早已为东北 名山。 到北魏时,不咸山改称徒太山。1 唐代 又改称 “太白山”。2 辽金时乃有今长白山之 称。 尤其是金朝统治者以 “长白山在兴王之 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于大定十 二年 ( 公元1172年) 正式封长白山为 “兴国 灵应王”,明昌四年 ( 公元1193年) “复册为 开天弘圣帝”3 。 从此,长白山不仅是东北地 理上的重要标志,而且成为东北政治和文化 的象征物。 到清代,长白山作为满族先世发 祥地,被尊为 “长白山之神”,清帝岁时望祭, 地位极为显赫....
Read More有 “东方乔岳”、 “第一祖 峰”、 “万山之祖” 诸美誉。 长白山 “崔巍磅 礴蜿蜒于亚细亚东北海隅”,其余脉绵延辽、 黑二省及朝鲜半岛,为东北诸水系发源地, 因而,以长白山作为东北的象征,早已成为 人们的共识。 中国东北号称 “白山黑水” 之域,其地 域范围在各个时期有伸有缩。 一般来讲,古 代东北的地域概念与 “东北夷” 有密切联系, 肃慎、 夫余、 高句丽、 貊、 、 女真等 被称为 “东北夷” 的少数民族曾活跃于白山 黑水之间,先后建立了夫余、 高句丽、 渤海、 辽、 金、 元、 清诸民族政权,并创建了丰富 多彩的民族文化。 古代东北各族活动地域, 各政权管辖范围,随着各民族势力的消长, 中央政权控制程度的强弱而代有变迁,一般 来说,区域文化由核心区、 外围区及波及区 构成。 长白文化的核心区是长白山区,以位 于东北中部的吉林为中心;其外围区则涵盖 现在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波及区远涉我国 华北、 俄国远东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 长白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Read More山中有 水,水边有原。 在这良好的生态环境里,各 族人民从事农耕、 渔猎和游牧诸业,创造了 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 且不论采集、 渔猎、 游 牧早已是长白先民擅长并且一直延续下来 的生产活动;就农业而言,东北也并不落后。 考古工作者最近在阜新查海发现了号称 “中 华第一村” 的原始农业聚落遗迹,其时代距 今7600年。 东北地区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原 始农业文化,辽西有兴隆洼文化,沈阳地区 有新乐下层文化,辽东有小珠山下层文化, 长春地区有左家山一期文化,牡丹江地区有 新开流文化,齐齐哈尔地区有即昂溪文化。 事实证明,长白地域是中国农业发源最早的 地区之一。 当然,东北农业文化与中原地区 有显著差异,即农耕一直没有排斥采集、 渔 猎和畜牧经济,而是与之长期共存,互相补 充,形成了与关内 “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不同的生产 方式,并由此而产生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 例如,东北的建筑、 交通、 服饰、 祭祀以及 日常生产和生活,无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木 制品,显现着长白山林文化的色彩.....
Read More“萨满” 是通古斯语,其意是指激动不安 和疯狂乱舞的巫师。 东北各族大多信奉萨满 教,“跳神” 之风甚盛。 萨满教是一种多神崇 拜的原始宗教,它包含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和祖先崇拜等丰富内涵,并且具有复杂的宗 教仪注和祭典仪式。 据 《三朝北盟会编》 卷 三记载: “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 如神。” “珊蛮” 即 “萨满” 的同音异译。 可 见金代女真人信奉的是萨满教。 萨满教是长 白先民在同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产生的生 产、 生活观念。 萨满教跳神活动渗入东北各 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人们从出生到 死亡的人生全过程。 萨满跳神有的是祭典祖 先垂念根基,有的是祈祝天地企盼丰收,有 的是祈福延年禳灾祛病,有的是为亲人祈求 平安美满。 它真实地反映了长白先民对现实 生活热情执著的追求。 祭典中那通宵达旦的 狂歌漫舞,阖族欢聚的喜庆筵宴,铸就了长 白先民豪爽开朗、 热情奔放、 英武剽悍的民 族性格.....
Read More
近期评论
June 1, 2021
网络学者
长白之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向朝鲜、日本 乃至北美传播的纽带和桥梁,是中外文化交汇之区。
Jul 1, 2021
网络学者
长白文化是一种富有活力的边疆文化。
Sep 1, 2021
网络学者
总之,长白文化也是一种北方混合型山林文化